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線上讀書會:《失控的未來 》

自由市場的墜落

   

    近期的頂新事件讓台灣掉落食安危機的陰影中,人人自危,連帶的影響到台灣在國際間的聲譽,「made in taiwan(MIT)失去了往日的光輝,連越南的都拒絕台灣食品的進口。

 

    當初頂新鮭魚返鄉時,何其風光﹗馬總統問及魏家何能在大陸如此發展,魏應行的回答:「不要管我就好!」多麼經典的自由主義市場派答案。結果也揭示了這樣自由放任在資本主義體制下可以有多大的禍害,脫離原始積累進入掠取式的積累,資本家徹底擺脫了道德法律的束縛與規範,以利潤為至高考量,國家此時充當的角色往往是幫手,而不是監督者,掠取式資本積累所尋求的低成本高利潤,釀造了今日台灣社會的吊詭景象,面對這種經濟發展大多數人卻更貧困的矛盾,國家最好的遁詞即是「經濟發展」,要大全民共體時艱,未來將更好﹗

 

○國家角色的消亡

    1980年代是經濟學的一個轉累折點,戰後的凱因斯理論逐漸式微,戰後榮景步入休止,尤其是福利國家的實施讓許多國家財政漸漸不支,而福利國家所得重分配式的稅賦也漸漸引起資本家的不滿。於是新興了一門跨學科研究,研究的主題就是「國家角色」。它關心的課題包括了 「國家」做為一個自主的「中介者」(Agent),在現在國家建造、社會形成、經濟發展、所得重分配、新的合理性塑造等方面曾扮演和應扮演的積極角色。

 

    而「國家角色」當時會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其實正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氣氛。1980年代正值戰後思想再度重塑的關鍵階段。有一端強調市場、公司,以及市場和公司所主控的社會,並把國家角色非法化。而國家主體的政府則被説成是個應該愈小愈消極愈好的「必要之惡」。另一端則是強調國家角色的興起。

 

    只是從1980年代到2008年,時代的風向是往保守這一邊吹,私人、公司、市場這些概念都被神聖化和萬能化。於是國家角色遂被邊緣化。最核心的「市場」這個概念則取得了主導地位。市場有效和可以自動矯正這種説法幾乎成了每個人的口頭揮。國家最好什麼都不要管的「鬆綁論」則成了萬靈丹。這些元素建構出了所謂的「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市場的濫觴

    自從2008年次貸風暴、金融海嘯、全球深度衰退迄今,以顯示過去的那一套遊戲規則所造成的系統性偏差,已使它走到了自己的反面,於是對經濟學,甚至對資本主義整個體制的反省,在最近兩年裡興起,而在這個反省過程裡,史迪格里茲則無疑的具有領頭羊的重要性。他的這本《失控的未來》今年一出版,立刻獲得各方重視,原因即在於本書具有髙度的啟發性。本書出版後,美國的評論家和經濟學者的關心焦點,乃是他對歐巴馬政府纾困措施的抨擊,和對美國市場體制偏差的討論。而書中最後二章:〈經濟學説需要革新〉與〈迎向全新的社會〉則是重心之所在;因為當代經濟學在近代自我定義的過程裡,早已將經濟的合理性窄化及脱離人文化,能夠把世界及社會捏為一個「相互」的整體,已極鮮見。史迪格里茲能從根本處呼籲經濟學的改革及致力合理新社會的建造,乃是一個重要的知識新起點。這才是本書含金量最高的部分!

 

○小結:巿場論助長投機式創新

     近代美國經濟學界常用兩個口頭禪:「市場決定價值」和「經濟學決定世界」。這兩句話看似有理,但卻充滿了弔詭性。因為這兩句話裡,其實已等於賦予了掌握市場的公司至高無上的權力。而為它背書的經濟學則儼然有了塑造世界秩序的權威身分。這兩句為「有效市場論」營造合理性的説詞辭。在長期的系統運作下,其實已等於合理化了人類經濟行為裡「自利」最極端形式的「貪婪」與「投機」。

 

    而反映在國家角色上的,則是在鬆綁之名下,各種奇怪的「創新」層出不窮。金融衍生性商品的創新與氾濫,各種以欺騙造假為實,但卻以創新為名的會計及帳目操作,各種不計後果的槓捍模式。它到了最後,所造成的乃是風險的無限升高,以及今天這種國家債務持繽擴大,而社會財富日益不均的情況。而風險一旦表面化,人們財富蒸發及失靈的問題即吿出現。史迪格里茲對這些問題所做的解析,在同類著作裡可説是最清晰的。

 

    在當代經濟學家裡,史迪格里茲最特出的原創貢獻,絕對是針對「市場有效論」提出了市場非完全論。他的理論在2008年已獲得證實。因此他對市場的問題,以及國家角色的觀點,可謂切中時弊。但他可不是一般的評論者,而是對未來有願景的思想家。因此當人們在閲讀他這本著作時對需要看重的,乃是他試圖改革經濟學思維模式, 進而改善社會的宏願。1980年代美國自由主義學者、當代精英有許多人在思考國家角色的新定位。而台灣政府與社會在歷經這次毒油事件後,也應當有所決悟與省思,國家對經濟發展自有其促成的責任,但對這些大企業也不可一味護航,應負起相當的監管責任,我們經不起這樣的風波一再重演﹗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