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讀書會:政府失能下,1%與99%的鬥爭

【線上讀書會】

政府失能下,1%99%的鬥爭

 

文:黃吉伶(全國產業總工會副秘書長)

 

本期閱讀書籍

 

書名:《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

   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

作者: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譯者:羅耀宗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30104

 

 

    「尋租」、「分配不均」、「市場失靈」等等是經濟學概論的課程中會學到的基礎概念,但是經濟學老師通常不會有太多時間深入講解,課本也不會用太多篇幅來說明。本書中,經濟學大師史迪格里茲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分析艱深的經濟學爭論,從2008年金融海嘯的前因後果談起,告訴我們在大部分人未能察覺的時候,1%與99%的戰爭已經在全世界悄悄的展開,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分配不均的問題早已到達不容忽視的地步。

 

決定報酬的是「對社會的貢獻」或是「損人利己的能力」?

有兩種方式可以讓你變有錢:創造財富,或者從別人那裡取走財富。(p.69

尋租(rent seeking[1],就是透過財富移轉的方式從別人身上吸取金錢,而各種形式的尋租行為會扭曲「分配」的公平。最不道德的尋租形式是將錢從窮人移轉給富人,2008年的金融海嘯,甚至是個「負和遊戲」--贏家的利得低於輸家的損失;社會其他人的損失,遠高於銀行家的利得。」擅長尋租者能夠賺取鉅額的利潤,但並不表示他們對社會是有貢獻的。

企業治理的瑕疵以及工會力量的沒落,也讓頂層1%的高階主管敢於「從公司那塊大餅取走比較大的一塊;發給自己大筆金錢,卻宣稱必須遣散勞工、降低薪資,好讓公司繼續生存。」勞工的實質薪資長期以來原地踏步的原因,很大部分也可以歸咎於:在工資成長的速度遠低於生產力的期間,企業經理人取走了「租金」中更大的一部份,放進自己的口袋。

 

分配不均比我們所知的更為嚴重

  當市場受到尋租行為的影響而扭曲,升高了分配不均,此時政府的角色非常的重要,但是往往我們看到的卻是政府受到財團的影響,端出來的政策更加惡化了分配不均,事實也證明各國對富人的補貼並未達成其所宣稱的各種好處。本書中對於分配不均將造成整個國家社會的龐大代價有詳細的說明:頂層的所得有15%到25%會儲蓄起來,底層則將所有的所得花掉,當錢從底層移到頂層,就會減低消費,經濟的總需求會低於經濟的供給能力,極端的分配不均已經使總體需求不足,而總體需求不足會造成失業問題,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

  作者用效率工資理論(efficiency wage theory)來解釋為什麼高度分配不均會使生產力低落,效率工資理論指出,企業對待員工的方式會影響生產力,營養不良、處於經濟困頓的勞工生產力較低。激勵員工必須要讓他們感覺受到公平對待,然而勞工對工資差距不公平的感受日益濃厚。書中舉了普利斯通輪胎的個案研究為例:「在公司獲利一年後,管理階層要求每次輪班自8小時改為12小時,且白天班和晚上班輪調,並將新進人員的薪資調低30%。結果工廠生產出許多有瑕疵的輪胎,這些瑕疵品和超過一千人的死傷有關,迫使普利斯通必須進行大規模的召修。」(p.138-139

臺灣的情況也是如此,我們正在重蹈別人已經走過的錯路。財稅政策上不斷降低資本利得稅、住宅政策使許多家庭舉債過度讓炒作房地產者賺取大筆不勞而獲的豐厚租金,只有底層的勞工像是轉輪上的白老鼠,拼了命的跑卻永遠搆不到眼前的乳酪。政府漠視勞工薪資過低,長期以來基本工資未曾足額調整,就連去年討論基本工資的調整,只以物價指數微調,都遭到行政院阻擋,拖到四月才調整,勞動所得並沒有合理分配到勞工身上,而是被頂層取走絕大部分,導致總體消費不足,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比預期的腰斬也並不令人意外。

 

市場失靈是常態,並不是市場經濟的例外

我們已經被頂層的1%洗腦太久了,那些想要維持社會分配不均的人,擁有更多的工具、資源去塑造對政策的認知,教育是最根本的手法。好比近來建教生遭受剝削的事件引發社會關注,企業為了賺更多錢,收買教育體系帶頭對最窮和教育程度最低階層的人進行剝削,這根本是道德淪喪的行為,可是我們社會的價值觀已被扭曲,使得這些剝削者理直氣壯,極少懷有罪惡感。

作者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經濟學家對公平的認知,和社會上其他人大不相同。芝加哥經濟學家泰勒指出,一般人口中的82%受訪者相信,在暴風雪之後提高雪鏟的價格是不公平的,但他的企管碩士學生只有24%持那樣的看法。(p189」經濟學的訓練塑造了這樣的認知。這個例子對我們的啟發是:如果我們希望政府的政策是朝向公平正義的話,恐怕要小心經濟學家在公共政策中扮演的角色!

當社會貢獻與私人獎酬不一致,所有的經濟活動會被扭曲,包括創新」。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天真的以為市場是萬能的,市場失靈隨處可見,而更嚴重的是政府未能有效的抑制市場失靈。我們面對的,不只是財富的分配不公,而是必須去思考「市場的極限」,以及我們要選擇怎樣的人生。

勞工的要求不多,不過就是能夠領一份像樣的薪資,然而究竟在現代的社會中是否是如此遙不可及?本書的最後一章「我們這代的責任」,作者提出長期的經濟改革藍圖,這些改革建議,希望能讓經濟恢復永續及公平的成長。改革是否能有希望?這正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扛起的責任!

 



[1] 參見本書p75-76的說明,「租金」(rent)起初是用來描述土地得到的報酬,地主是因為擁有土地而收到租金,並不是因為他做了任何事。這與勞工的工資大不相同,工資是為了補償勞工所提供的勞力。後來,「租金」被沿用到獨占利潤,只因為控制獨占物而獲得的收入。

 

 

 

 

 

建議延伸閱讀:

《失控的未來:揭開全球中產階級被掏空的真相》

史迪格里茲,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0-06-24

《大債時代:第一本看懂全球債務危機的書》

約翰.蘭徹斯特,早安財經,出版日期:2011-07-07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邁可.桑德爾,先覺,出版日期:2012-09-25